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物侧记 ▍尽忠奉爱觉路明——记厦门石室禅院住持忠明法师
发布时间:2022/9/17 12:18:53  来源:福建省佛教协会 编辑:xmfx 浏览:1

  忠明是他的法名,也是他的俗名。这种重合,似乎蕴含了他从小至今与佛的深长因缘。

  未出家时,他姓童名忠明,出身于浙江宁海县的一户农民家庭。母亲原是一位被当地寺院领养的女孩,长大后,她与附近村庄的一位青年相识于这座寺院,之后随男方到乡村成婚落户,生下了小忠明。寺院就是母亲的娘家,小忠明6岁时,妹妹出生了。多了一个小孩,家里的事多了,母亲又想到了“娘家”,于是,6岁的小忠明就被送到“外婆家”,在那里与师公一起过了两年。后来他上学了,还经常到寺院看望师公,放假时还经常住在那里,帮忙寺院干点活,从中领受佛法的熏染。18岁那年,忠明正式剃度出家。寺院的法名是依辈份摆序的,师父是“智”字辈,依序他恰巧是“忠”字辈。师父说,那就还是叫忠明吧。

  “忠心向佛,明道济群。”从此成为他数十年始终践行的理念。

  1992年,19岁的忠明法师到闽南佛学院深造,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礼请到厦门石室禅院任住持。随着佛道的日益精进,他先后当选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海沧区佛教协会会长。

重兴道场

  忠明法师初到石室禅院的时候,这座千年古刹因几经损毁,只剩下一座破旧的护法殿、三尊古佛与一对清代留下的石狮。

  那时候,海沧大桥尚未修通,从这里去厦门要从杏林绕道,交通极不方便。禅院方圆数里不见人烟,离此最近的村庄,也要步行近一个小时。香火冷清的石室禅院,连生计都面临困难。住着陋室简床,吃着糙米菜根的忠明法师,却悄悄在心头构想着一个宏大的兴寺规划。

  石室禅院虽然地处偏僻,但始建于唐代,鼎盛时“殿宇三重,僧舍六十四间”。诸多信众远道前来礼佛,乃因此地为天地灵气所抱孕。寺后玳瑁山,寺前灵鹫山,皆山幽石奇,胜迹多多。此后寺院虽屡经废圮,但山水犹在,灵气不散。面对海沧开发区强劲的发展势头,忠明法师敏锐地意识到,石室禅院应该扩展已有的格局,更好地与周边的环境相映衬,与未来的发展相呼应。那么,重兴石室禅院的切入点在哪里?从寺院的圣旨石碑记载中得知,石室禅院供奉的药师佛备受信众尊崇,当地还广泛流传药师佛显灵灭除瘟疫的事迹。药师法门的宏愿是拔除众生的身心之病,其精神要旨与现代社会所倡行的健身修心、环境保护等理念也颇为契合。忠明法师意识到,重光药师法门,以药师的慈云慧雨利乐有情,是石室禅院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的坦途佳径。


药师佛道场

  今天的人们来到这里,会看见大雄宝殿的上方,有一座依药师经仪轨建成的药师坛城。进入坛城,但见蓝色琉璃为地,四壁与屋顶皆为蓝调,恍若佛经中的东方净琉璃世界。从佛台正中,到两侧墙体,数千尊药师佛在灯光的映射下,如千百亿化身,光摄大千,慈被众生。石室禅院,如今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知名的药师佛道场。


厦门市石室禅院全景

  规模宏大的石室禅院,殿阁庄严,楼台错落,集弘法、修学、慈善、朝山为一体。位于钟楼下方的弘法讲堂,外观并不显目,却是忠明法师精心筹划的建筑。他认为,药师法门是侧重于助益众生现世安乐的修持法门,修持此法不能仅止于烧香供果,更要广弘其精神要义,让更多人从中获得智慧启悟与力量加持,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容纳众多信众的弘法场所。已经建成的这座讲堂,总面积达两千五百多平方米,为全国比较大的弘法讲堂之一。即使举行千人以上的法会,也不显拥挤。除了几根支撑的圆柱,整个讲堂没有任何隔墙,给人以宽敞、通透、明亮之感。正如忠明法师所预料的那样,海沧的开发吸引了大量前来创业、务工的人员,原先的偏村野地成为新楼林立的工业区、商贸区与居民住宅区。不少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把石室禅院视为心灵的一处栖息地。忠明法师在这里举办传授药师法门专修培训班,还每年固定数次举办药师佛专修法会。法会期间,药师坛城常常座无虚席,信众们聆听开示并随师唱诵经文。经声佛号绕堂穿殿,气场宁静而庄严。


五观堂

  一次能容纳数百人用斋的五观堂,拥有一百零八个住宿房间的朝山会馆,总面积达一千平方米的抄经堂,都是为方便常住僧人及信众修持药师法门而构建的。在禅者的眼里,衣食住行,皆是修行。这里的斋饭向信众与游客免费开放,上桌的青菜多采自寺院的菜园,来者随喜添油,随众吃斋,在感受重重般若味的同时,也增长了感恩惜福的心念。花映树掩、窗明几净的朝山会馆福寿楼,让前来修法的人们有了清静安适的居所,进而以欣悦的心境去领悟佛陀的智慧。抄经堂也是一座佛教艺术展厅,置身在佛教的艺术世界里,屏心静气,默默抄经,一笔一划,皆是修行。渐渐地,烦恼消了,心境净了。

  “石磬灵山圣境金桂沁心幽静禅,室馨药师道场玉兰飘香证果院。”忠明法师所撰的这副镌刻在山门的嵌头联,也是石室禅院环境清幽的生动写照。那里有两棵清朝从南洋引种的白玉兰,历经两百多年时光,成为高达20多米、直径达1.2米的大树,花开时节,香气满院。护法殿两侧的两棵金桂,亦是流翠飘香的百年老树。在石室禅院重兴的过程中,四棵大树被视为镇寺之宝,得到悉心保护。作为一座药师佛道场,忠明法师格外着力于环境的美化绿化。如今,高大的木棉树,用壮硕的枝桠呵护药师密坛。美丽的紫藤花与三角梅,在三宝楼旁安然绽放。霸王椰与菠萝蜜的树影,在朝山会馆殿堂的四周摇曳。夹道的鲜花绿树,把你引向玳瑁山上的天池与瀑布,让你感受更深邃的自然。在这里,随处可见绿,四季都有花,曲径皆通幽,禅房遍花影。花草树木在舒张腾挪之中,以另一种方式开示智慧。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对周边居民而言,这座美丽的禅院也是一座休闲公园,人们在这里伴着阵阵梵音看花听鸟,获得身心的安适,也增进了与自然的亲近之情。忠明法师也经常在这里漫步,有时看见地上的垃圾,便弯腰捡起,丢入垃圾筒。这里有专人负责维护环境,垃圾只是偶尔短暂落地,似乎无需忠明法师动手去捡,但他却把这视为自我修心的过程。看起来是捡垃圾,对修行者来说,这也是清理心的污浊,维护心的明净。他似乎也在以自己默默无声的行动,把保护生态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慈雨广洒

  石室禅院所在的海沧区新阳街道,当年还是偏僻的农村。忠明法师到石室禅院住持后,看到附近的一些居民生活困顿,便发了悲心,动了救助之念。可那时的石室禅院还很简陋,日子也过得紧巴,用什么去支助他们呢。忠明法师发动僧众四处化缘,把得来的米、油等物品施予贫困户。捐来的衣服集中曝晒消毒后,再送给需要的人。面对简陋的寺居与清苦的生活,有人对忠明法师的做法有些不解。为何不先集中力量改善寺院的修学与生活条件,再考虑济苦利众之事?

  忠明法师却不这样想。药师佛十二大愿,愿愿都是为现世众生解除痛苦。寺院不能因为自己清苦,就不去关注世上的苦人。

  因南方天气闷湿,有时捐赠的米已生了虫,施主并不知晓,运到寺院后打开米袋后才被发现。忠明法师便告诉寺僧与义工,把生了虫的米留下来自己吃,腾出好一点的米送给受助对象。忠明法师就是以这样的悲心愿行,一点一滴地在人们的心中播育慈爱的种子。


石室禅院慈善服务处

  2000年,由忠明法师牵头的石室禅院慈善小组获准成立。几个月后,更名为石室禅院慈善会。更多的信众与爱心人士被吸引到这里,一系列慈善行动随之在更大范围推开。

  到厦门火车站为春节返乡的人们开展送温暖活动,石室禅院慈善会坚持了六年。由于当时火车站的软硬件设施尚未完善,春运期间人满为患,务工人员返乡时面临诸多不便与烦恼。忠明法师见状,主动与火车站方面联系,召集僧众与义工到那里奉献爱心。当时寺院香火有限,忠明法师与义工们一起凑钱买了大水壶与一次性纸杯,到火车站为旅客递送热水。为保证晚间出行的旅客也能得到温暖的服务,他们与火车站的青年志愿者错开服务时段,主动选择每天晚上六点进场。在冬日的寒夜里,他们给旅客送水、提行李,帮助车站检票、检查行李、维护秩序,有时还请来医师为旅客义诊施药,一直服务到最后一趟列车离站。六年间,服务人次约15万。厦门火车站升级改造完成后,各项服务设施大为完善,石室禅院慈善会的这项活动才随之终止。


2022年1月,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前往厦门同安区莲花村慰问

  “我们对人付出的一切善意,最终都会返回到自己身上”。忠明法师如是说。尽管当时石室禅院的设施与修学条件亟需改善,但作为药师佛的信奉者,洒播善念、奉献爱心的行动永远在路上。2004年,石室禅院终于迎来了寺院重兴的机缘。新修建的道场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忠明法师的慈悲行善之路也因此迈得更远。


2022年4月,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驰援上海

  至今,石室禅院慈善会已走过二十三年历程,会员从最初的三十多人发展到两万多名,慈善公益项目涉及济困助学、敬老助残、救灾抗疫、急难疾病救助、心灵疏导与慰藉等数十项,救助范围遍及海内外,受惠人次达三百多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武汉疫情及西南、华东等地出现的一些重大旱情与洪涝灾害,石室禅院慈善会都给予财物捐助,并视灾情需要派出义工参与救助。2020年,慈善会还组织十名医疗专家到湖北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偏僻的四川大凉山,遥远的甘肃临夏州,也洒下他们的慈云悲雨。

  行善不只是钱财的施予,也体现为心灵的布施。作为药师法门的忠实修行者,忠明法师以自己多年的修学体悟,为一批又一批信众登坛说法,也频频为那些陷入心灵苦境的人开示智慧。慈言谆谆,解愁消嗔。慈风习习,拨云见日。多年的修慧施爱,也铸就他庄严而亲切的法相。2016年,忠明法师去看望一位因脑梗住院的病人。病人的妻子与两位女儿都是佛门信众,眼看病人时而休克不醒,心里非常焦灼。忠明法师来到病床前,昏迷许久的病人突然睁开眼睛,伸出双手紧紧抓住他的手不放。面对法师慈爱的眼光,耳听法师亲切的开示,患者顿然信心大增。病人康复出院后,身体越来越好,还经常与他的老友出门游历风景名胜。亲身见证了慈悲大爱的神奇力量,老人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也与妻女一道经常参与禅院的献爱心活动。

  在忠明法师的心中,爱不是单方的施予,而是施受双方的相互温暖与共同进益。通过一系列慈善活动,会员们对药师佛的济世精神有了更深切的体悟。秉持“感恩、净心、惜福”的理念,他们在奉献中收获心灵的充实与快乐,也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得人生的智慧。一点一滴的爱汇成暖流,为社会营造出更温馨的氛围。面对他们的善行义举,当地的一位受到资助的寒门学子深为感动,他说:“以后我也会像你们一样,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再续斯文

  石室禅院护法殿一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精巧院落。门上一匾横挂,上书四个大字:石室书院。

  在古代,书院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石室禅院附近,当年就有金沙、华圃等诸书院。2015年,忠明法师在石室禅院成立厦门市石室书院,既是对海沧传统历史文脉的接续与延伸,也为光大药师法门铺垫更厚实的文化土壤。


石室书院

  海沧开发之后,石室禅院从原来的乡野寺院变成都市寺院。前来寺院礼佛与参访旅游的人,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忠明法师期望通过挖掘与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阐释佛教经典,更好地弘扬正法。即使只是纯粹的旅游者,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体悟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心灵的陶冶与精神的提升。而且,禅院地处海沧台商投资区,通过弘扬两岸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也能为促进两岸合作与祖国统一奉献一份力量。

  石室书院成立以来,先后成功组织与承办了数十次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涵盖人文学术、摄影、书画、音乐、棋艺、禅修、佛医、茶文化等方面,其中的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佛医论坛、药师文化慈善音乐会,已吸引两岸诸多名流学者共襄盛举,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闪光名片。

  2019年,由忠明法师主编的《近代四大高僧文集》(选集)隆重出版。该系列文集四册共四百多万字,精选虚云、太虚、印光、弘一诸长老的重要著述各汇一集,既为后学研究当时的佛教思想提供方便,也是广大佛弟子学习四位高僧爱国爱教事迹的生动教材。


《中国佛教医者传》、《近代四大高僧文集》、《耕读·海沧》

  2021年,洋洋30万字的《中国佛教医者传》面世。该书广搜自东汉至今汉传佛教流传地域的佛医,立传人物达868位。忠明法师与有关专家协同推进的这项文化工程,通过深入挖掘佛教传统医药学宝藏,把弘扬药师佛文化提升到新的层次,有助于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济世惠生的智慧与经验。

  《耕读·海沧》一书,是海沧区耕读文化历史底蕴的生动反映。该书在海沧区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指导下,由石室书院筹划编撰。此后,石室书院又承办了首届“海沧耕读工坊文创产品展”,以实物形式展示了海沧开发区的沧桑往事。承办以“耕读在两岸,文明共承传”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国学院长论坛,共同探讨耕读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耕读文化所体现的“与天合其时、与地合其宜”的理念,与药师法门助益众生现世安乐的宏愿相契合。石室书院的这一文化善举,是新时代弘扬药师法门的新探索,也启示世人从耕读文化中获取生活智慧,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健康循环,更好地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


石室书院举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

  在石室书院正面外墙,有一块金底红字的牌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原来,这里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石室禅院联手设立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设立的这个基地,既是对石室禅院多年倡行文化善举的肯定,也是重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持续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与互信的体现。对这样的殊胜因缘,忠明法师格外珍惜,他决心更深入地挖掘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宝藏,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拓展两岸交流,为共圆民族统一振兴之梦尽心竭力。


石室书院

  药师坛城上方的一处平台上,一口重达24吨的大钟悬于殿梁。这口铸有最多不同字体吉祥字的青铜大钟,便是闻名于海峡两岸的“万福万寿和平钟”。每年除夕之夜零点整,青铜大钟便会被连续撞响108声,寓意让众生断除108种烦恼,祈愿广大信众万福万寿、海峡两岸和平安乐。在忠明法师的心中,这口大钟还有更深广的文化意蕴。从“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古诗里频频出现的那些关于钟声的佳句,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意象与文化联想,让人从中获得心灵的滋润与智慧的开悟。从石室禅院传出的钟声,承载着密集的文化信息,在时代的天空久久回荡。忠明法师把佛教文化更深地融入中华文化,更好地化导众生、利乐有情的悲心宏愿,也寄寓在那清亮悠长的钟声里。

最新更新
最新图片
热点新闻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06
备案序号:闽ICP备09050516号-1
地址:思明南路515号 (厦门南普陀寺内,闽南佛学院旁)
Copyright 2022 中国·厦门市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